北京植物园第13届春节兰花展——达尔文兰将惊艳亮相

日期:2017年01月18日 16:48     来源:海淀网

分享:
字号:        

  各类迎春精品花卉展览是历年春节游园的最大亮点,游客能欣赏到北京“最早的春花美景”。今年,北京植物园第13届春节兰花展中,洋兰、国兰同时亮相,六大主题展区以不同风格展现洋兰的绚烂多彩,其中不乏珍藏精品,2017新春兰花展期间,北京植物园热带展览温室中,将会展出一种非常奇特的兰花——达尔文兰。除了植株“本尊”,还将展出利用时下热门的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的“达尔文兰盛开状态1:1模型”。是不是光听名字就觉得非常高大上呢?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

  此次制作出的1:1模型,不仅为植物园研究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素材,更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了一睹达尔文兰盛放的难得机会。

  说了这么半天,到底达尔文兰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一起来看看吧!达尔文兰又叫做大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兰花,为兰科武夷兰属植物,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

  之所以叫达尔文兰,是因为它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之间有着一段奇妙非常的精彩故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也都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

  1862年的1月25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对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来说,这一天似乎不那么寻常。达尔文开始关注兰花和传粉生物之间的故事,因此经常会收到来自各地的兰花植物标本。就在这一天,怀着以往的喜悦,达尔文又打开了一个包裹,看到一份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兰花标本,一眼就注意到这种兰花有着惊人的花距。

  瞧,从唇瓣基部向后延伸的花距竟然长达30厘米。达尔文不由地惊叹起来:“天哪!什么样的虫子才能吸取花距中的蜜液呢?”正是这短短的“惊鸿一瞥”,让饱览群书,见多识广,热爱思考的达尔文有了一个石破惊天的大胆猜想:“既然有这么长的花距,那么在马达加斯加一定生活着一种口器长度相当的天蛾为其传粉!”

  但是有谁见过嘴巴如此细长的昆虫呢?“荒唐!”当时有些昆虫学家这么认为。不过达尔文的盟友、曾经独立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华莱士则坚定地站在达尔文一边。他写道:“可以很安全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存在这样的蛾;访问那个岛屿的博物学家应该抱着和天文学家寻找海王星一样的信心去寻找它,我斗胆预测他们将会同样成功!”

  达尔文提出的这样一个“天才预言”,深深地吸引着许多前赴后继的科学探索者。20世纪初期,有探险家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长喙天蛾的存在,从昆虫学的角度佐证了达尔文的预言。直到20世纪末,德国科学家长期蹲守野外,借助远红外照相机等设备,亲眼目睹并记录了夜幕下的马达加斯加群岛的精彩瞬间。

  在茂盛的森林里,一丛生机勃勃的大慧星兰,盛开着一朵朵洁白芳香的大花,垂着一条条细长的花距,正吸引着口器长达30厘米的天蛾翩翩前来赴宴。这虽说不上有“鸿门宴”的嫌疑,但大慧星兰长距末端处,甘醇甜美的蜜汁是多么诱人啊!这样丰富的蜜汁,正是长喙天蛾在众多花丛中远远就嗅到的美味啊!

  这种天蛾被命名为“预测”。回顾达尔文的预言提出,到预言被证实,时间差不多过去了近一个半世纪。面对预测天蛾与大慧星兰的“亲密接触”,人们不由得惊叹达尔文的预测是多么准确而科学!后来,人们便将这种兰花命名“达尔文兰”。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大彗星兰属于引种困难的珍稀种,并且它是自交结实,杂交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目前我国已知的对其有所栽培的组织和机构也并不多见,北京植物园便是其中之一。

  考虑到大彗星兰的种种特性,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直将其安置在生产温室内(不对外开放)进行栽培、养护,以及繁殖等一系列相关工作。此次也是第一次与游客朋友们见面。机会难得,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