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报:“三+”模式与个性化服务提升营商环境

日期:2018年09月05日 09:33     来源:海淀报

分享:
字号:        

  “让群众少跑腿,让服务跑在前”,如何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是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新型政务服务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群众需求,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甘家口街道正通过“三+”模式、个性化服务方案,为地区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多元、精准、便捷的服务。

  “三+”模式多角度提升营商环境

  甘家口街道的“三+”模式从高效、智慧、集约出发,打造“党建+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集成+政务服务”三大平台,多角度、多方位提高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要想群众跑得少,服务平台要高效;一网查询全知晓,智慧平台少不了;若要办理流程快,集约平台来增效。难沟通、难办理的情况消失了,信息查询越来越简便了,业务办理环节变少了,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以前办理业务可没有现在简单。现在可好了,消息一查就着,办理业务跑一趟就够,而且现在一遇到业务办理的难处,我们提出意见,街道能够及时反馈,快速解决,街坊邻居都很满意。”家住白堆子社区的张爷爷这样说道。

  据介绍,甘家口街道这“三个平台”目前已经全面覆盖党建、政务工作:通过平台,将党建工作融入政务服务,通过“一岗、双优、三带头、四承诺、五监督”举措,不断夯实政务服务“软实力”,进一步规范窗口人员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品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服务的“升级换代”。通过鼠标“点一点”、手指“动一动”、手机“扫一扫”,为公众提供易查询、易办事、易互动的“三易”智慧服务,不断强化政务服务“硬支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变“单一式服务”为“一站式服务”,对政务服务链条上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梳理,按照“业务便于整合、群众易于办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服务创新。

  因地制宜个性化服务及时响应需求

  今年上半年,甘家口街道通过实行“四个一”整体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并将对地区重点企业实行“服务专员制”,由专人对企业需求进行定期对接、及时响应、精准服务。

  “四个一”即涉及企业办事所需的全部25类71项事项办理流程可以通过“甘家口之窗”网站实现“一网通查”。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综合窗口,整合业务事项,启动“前台收件、后台办件、统一出件”的全链条服务工作模式,“一窗通办”让居民、企业少跑腿。“一督到底”即构建纪委监督、群众监督、电子监督、第三方专业监督、自我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机制,驰而不息地加强行风政风建设。主动走访中国五矿集团等地区重点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实行“一站服务”,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

  “上班是同事,下班是邻居”是对大院社区特点最生动的描述,甘家口街道积极利用大院社区“熟人社会”的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解决了很多仅仅依靠行政命令不能迅速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清理楼道堆物堆料,还是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充分进行社区民主协商,都成为了解决社区疑难问题的“金钥匙”。

  大院社区因其行业属性,具有鲜明独特的社区文化,甘家口街道根据大院社区特点,从解决大院社区实际困难入手,增强大院社区的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建设部社区生活性服务设施较少,“买菜难”问题比较突出。为解决此困难,甘家口街道牵头住建部和区商委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共同商议原商业配套用房回归商业用途,积极推进商业e中心建设。同样,为了增加社区生活的便利性,甘家口街道与航天工作机关服务中心联合研发并推广了“掌上便民服务圈”,居民通过“航天服云”手机APP软件,可以实现物业服务、买菜订餐手机下单,上门服务。通过大院社区文化的典型培育,凸显了大院社区的特色文化属性,同时带动了“一社一品”和人文社区建设的整体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