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淀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1月14日,海淀教委与两所学校签约:肖家河小学由北大附小承办、亮甲店小学由人大附小承办。此外,永定路中学很快也将并入育英学校,更名为育英学校航天校区。名校承办普通校、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机制校……这些都是海淀在教育均衡道路上的“大动作”,2015年,我区中小学通过合并、承办20余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万余个。未来5年,海淀区中小学生在优质中小学就读的比例将达到75%。这是近日海淀区教委公布的近期辖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调整涉及30余所中小学
为优化教育布局,2015年下半年,海淀区将北部地区的小学全部设置为独立法人单位,实施财务独立核算。为此,部分学校进行调整,具体包括:温泉中心小学更名为海淀区和平小学;东埠头小学并入和平小学;白家疃小学并入翠微小学;苏家坨三四村小学并入苏家坨中心小学;周家巷小学并入北安河中心小学;红星小学并入台头小学;宏丰小学并入永丰中心小学;东马坊小学并入上庄中心小学;冷泉小学、唐家岭小学并入红英小学;白水洼小学和前章村小学合并为“海淀区翠湖小学”;大牛坊小学和西玉河小学合并为“海淀区科技园小学”。
加上近期调整的肖家河小学由北大附小承办、亮甲店小学由人大附小承办、永定路中学将并入育英学校,更名为育英学校航天校区,变动的学校共有20余所。
让普小学生也能直升名初中
2015年,海淀区又新建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是首师大附属玉泉学校,另外一所是把丰联小学并入而成为九年一贯学校的清华附中永丰学校。
此外,海淀区还新增加了8对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机制学校,分别是民族小学和交大附中、双榆树一小和中关村中学、培英小学和育英中学、八里庄小学和首师大附中、和平小学和一○一中学温泉校区、北医附小和北医附中、万泉小学和理工附中、九一小学和北医附中。
去年新增学位近7000个
此前,海淀区已将红山小学并入中关村三小,成为中关村三小红山校区;将北洼路小学并入海淀区实验小学,成为海淀区实验小学北洼路校区;将陶行知中学并入交大附中,成为交大附中东校区;由交大附中承办105中学,更名为交大附中第二分校;将向东小学和艺师附小并入农科院附小;由八一学校承办六十七中学,更名为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由北大附中承办北医附中;万寿寺中学、万寿寺小学分别更名为北外附中、北外附小,将魏公村小学并入北外附小。
据统计,近一年来,海淀区共合并、承办了20余所学校,新增1万余个优质学位。而新建设的一○一中学温泉校区、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红英小学六里屯校区3所中小学和民族幼儿园等两所幼儿园,也新增加了近7000个学位。
学区内优质中学也将均衡
去年2月以来,海淀区全面启动学区制改革。依据与街镇行政区划界限重合等原则,海淀区将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划分为17个学区,对应29个街镇。
海淀区表示,目前的划分尽可能照顾到各学区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数量不均衡的现象,未来会逐步采取措施予以完善。比如,在永定路学区、西三旗学区等,将按照规划,采取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新建中学。
“小升初”不锁区
海淀区学区制改革后,该区小学入学和“小升初”暂不会受到影响。
新划分的学区不是初中入学的派位区域。海淀区原来有12个小学学区,有29个初中入学派位区域;改革后,海淀区有17个学区,初中入学派位区域仍然是29个,学区划分范围和初中入学派位区域不重合。今后,海淀区的初中入学派位区域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在小学入学方面,海淀区各个小学的划片范围基本保持不变。
除了大派位以外,海淀区初中入学还有其他途径,比如特长生、初中寄宿制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招生等。海淀教委表示,今后几年,海淀区各中学的“小升初”派位区域将保持基本稳定。除大派位外,该区“小升初”还有多条符合政策的升学渠道可以不受学区限制,比如特长生招生、初中寄宿制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等。
据悉,目前海淀区共有16所公办中学具有招收寄宿初中生的资格,具有招收“小升初”资格的民办中学共有14所,其中不少都是办学质量、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知名中学,都可面向全区招收小学毕业生。(记者王洁)
新闻链接
海淀教育试水“地方粮票”
今年将聘百名无编制教师
近日,海淀教委透露,今年,区教委将打破编制束缚和人事管理瓶颈,试点招聘非编制教师,成立“人才储备库”,解决我区教师结构性缺失问题。
海淀区现有区级骨干教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4079名,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9.7%;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366名,占全市总数的15%;在职特级教师164名,占全市总数的23%。据介绍,近五年来,海淀区招聘的新教师中50%左右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虽然学历高,但按照相关要求只能按部就班地评职称。
为解决教师缺编问题,海淀区将打破现有教师编制束缚,试点招聘非编制教师,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为激发非编制年轻教师的活力,海淀还将在职称评定上试水“地方粮票”,建立区聘“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职称,为优秀年轻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地方粮票”只在海淀区得到承认,因此也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盟海淀。
今年,海淀区将拿出2000万元专项经费,聘请100名左右的无编制教师,纳入“人才储备库”,成为“区管校用”人才。这些新聘教师可能是特级教师,可能是足球教练,也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五险一金”,却不占用现有编制。目前,海淀区教委已成立保健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今后,中小学校医和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将由这两个中心直接派给学校,不占用教师编制,各校节省出的编制将用于招收紧缺学科的教师。
同时,随着教师人才储备库的建立,今后海淀区将考虑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在学区内进行流动;同时海淀区还考虑推出校长职级制改革,此举将为区域内校长有序流动创造条件。(记者王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淀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