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质调控:做到以下几点:1、经常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没有增氧机的池塘,每隔3-5天使用一次粒粒氧,后半夜使用最佳,增加池底溶解氧,减少池底
有害物质产生。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稳定的应增加使用频率。经常加注新水,适当抬高水位并尽可能换掉池塘底层水。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养殖水体,杀
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⑵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
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em等。可以与粒粒氧同时使用,每周使用1次,消除底部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抑制病菌繁衍,防止底质恶化。⑶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
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⑷使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二、饲料投喂:保证饲料新鲜,不投喂变质饲料。掌握投喂量。不同饲料日投喂量占在池养殖水产动物体重的比例如下:普通饲料如菜籽饼、豆粕等,为7%-8% ;颗粒配
合饲料为2%~4% ;饲养鳜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直接投喂小鱼小虾的为1%-2% ;青绿饲料为8%-10%。2、保证饲料质量。河蟹要减少冰鲜饲料投喂量,以免污染水质。饲料的
仓库必须干燥,保持空气畅通。动物性饲料要新鲜适口,基本不带致病菌。配合饲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青绿饲料要求青嫩爽口。3、科学投喂。坚持四定原则,根据
天气、水质和水产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三、日常管理:1、加强巡塘,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现缺氧泛塘,立即使用增氧灵或速氧,同时开启增氧机。2、鱼虾蟹等摄食后应清扫食场或捞除残留饲料。3、
虾蟹养殖池换水受到限制时,可在池塘内部采用水泵打循环水或应用空气压缩泵类增氧机,使水体流动,增加溶解氧。4、水草覆盖率在70%以上的虾蟹池,宜适当疏除,留
出一定数量的无草通道,增加水体流动和光照。水草表面有大量污物时,经常进水促进水体流动,同时用芽孢杆菌泼洒。雨季过后泼洒1次生石灰水,以调节水质和ph值。
四、病害预防: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选放优质种苗,水体、饲料、食场、工具彻底消毒。对症下药,安全用药。发生鱼病
时诊断,确定病因,选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1、定期进行水体、食场和鱼体消毒。水体、食场消毒药物一般用生石灰、漂白粉,施药采用泼洒和食场挂袋方式。2、应用
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最好不要使用光合细菌。3、用维生素C、多维、大蒜素、活菌类(EM菌、芽孢杆菌)、三黄粉、三合一诱食促长素、多
糖等拌饲料投喂,改善养殖动物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每7-10天添加1次,每次使用2-3天。⑷在雨季尽量不要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等药物,尤其是虾蟹
养殖塘,也不宜肥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