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海淀 > 海淀概况

海淀概况

日期:2025年04月23日 16:30     来源:北京海淀

分享:
字号:        

  海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土地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21世纪的海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氛围、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现代科技产业、田园式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中国最富魅力、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地区之一。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自然环境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2%。从北极点双塔村至南极点吴家场,距离约30千米;从东极点河北村至西极点阳台山,距离约29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中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占辖区总面积的16.4%;有大、小山峰60余座,最高峰为阳台山,海拔1278米,山系多呈南北走向。香山以南、以东诸山海拔在200~600米,大体为东西走向,横亘于中部,成为辖域南、北两部分的天然分界,习称南半部为“山前”、北半部为“山后”。东部、南部和北部为海拔100米以下、向东微倾斜的平原,面积约占辖区总面积的83.6%。山前平原为永定河冲洪积扇,山后平原为南沙河、南口冲洪积扇。东北部的黑泉村,海拔35米,为最低处。有河流35条,总长204.7千米;河道一部分为自然形成,后经人工改造;一部分属于人工开挖。

  人文环境

  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1963年形成现辖区域。海淀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动,到目前为止,下辖22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政府。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4000年前,海淀区现辖域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海淀镇一带在古代是一片浅湖区,当地人称之为“海淀”。后来在湖边逐渐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千百年来,勤劳的海淀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宅府、园林以及坛庙,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可谓“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

  人口总量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3.4%。常住人口出生率5.30‰,死亡率3.82‰,自然增长率1.48‰。

  经济总量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增长2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7.4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7.7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构成为0.01:7.50:92.49。

  科技园区

  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刻转型,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科教文化

  全面发展教育文体事业。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

  此外,海淀还有灿若星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烘托出海淀浓郁的文化氛围。 

  旅游资源

  海淀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层峦叠嶂、漱石流泉,又有皇家园林、亭台楼榭,其山水之美,园林之盛,古迹之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海淀旅游资源承古启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近年出现的海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地景观,翠湖城市湿地、绿谷青清文化园等一批水景观,阜石路、远大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景观,“绿谷氧吧工程”以及绿化隔离带的形成,又平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线。海淀的西山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北京国家森林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  

  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建成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促进集体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一镇一园”建设指导意见,温泉镇起步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区、镇两级农资监管体系,积极推进镇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生态环保

  区域内有翠湖城市湿地、凤凰岭自然风景区等,以及京密引水渠、南水北调调节池等重要水源地,区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体系完整。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建成“三山五园”绿道示范段,翠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

  青山秀水,孕育了海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政策机遇,开创了海淀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海淀,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海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