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目录信息 | |||
---|---|---|---|
索引号 | 11F/2017-07028 | 公开责任部门 | 区卫计委 |
信息名称 | 援藏一年圆满完成任务,海淀“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返京 | ||
生成日期 | 2017年08月11日 00:00 | 公开日期 | 2017年08月11日 00:00 |
关键词 | 援藏一年圆满完成任务,海淀“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返京 |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无 |
载体类型 | 纸质 | ||
记录形式 | 文本 | ||
公开形式 | 政府信息公开大厅 | ||
内容概述 | 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海淀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杜锦权、董馨、贾利猛、邓海燕、马宏艳离开了西藏当雄县抵达北京。 | ||
信息有效性 | 所属目录 | 卫计委(公共委) | |
备注 | |||
附件 |
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海淀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杜锦权、董馨、贾利猛、邓海燕、马宏艳离开了西藏当雄县抵达北京。北京市医管局副巡视员徐长顺、市卫计委组织人事处调研员胡兰、海淀区委卫生工委书记甄蕾、援藏干部所属医院领导、援藏干部家属等都赶到了机场,迎接他们凯旋而归。
过去的一年里,从踏上当雄那片土地开始,援藏医疗队成员始终秉承医者仁心的信念,将最美的人生篇章书写在了雪域高原。
从海拔不足50米的首都北京来到海拔4300米的西藏当雄县,垂直跃升的海拔高度没有阻挡他们的热情;
从合家团圆同享天伦之乐的小家庭来到无悔付出的援藏大家庭,对于家人的牵挂亏欠没有消磨他们的激情;
从工作环境优越医疗条件领先的大医院来到缺医少药的县医院,云泥之别的巨大反差没有打垮他们的痴情。
当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差,当雄县医院周边山峰的积雪多,停电是当雄县群众的“家常便饭”,拿着手电筒做手术也成为贾利猛和伙伴们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之一。这里条件艰苦、援藏干部高原反应强烈,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气候和生活条件下能支撑着援藏干部们坚持下去的是“不忘初心,服务好藏区人民”的理想和信念。救死扶伤身先士卒,援藏医生用经验和水平,奉献着自己的全部。舍小家为大家,援藏医生用奉献和付出,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而藏族同胞们的真诚和友善,也感动着援藏干部们。“刚到当雄的时候,身体常常不舒服,同事们担心我的身体状况,常常到我的住所陪我聊天,终于陪我度过了最难捱的阶段!”看到同事们的真诚友善,董馨决定,“要沉下心来,好好地做些事情!”
作为援藏医疗队领队,杜锦权总是说:“援藏医疗队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市卫计委、海淀区卫计委、海淀医院、北京援藏指挥部以及当雄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刚到当雄县城的时候,援藏医生只能暂居在多个不同地方,后来县医院协调出宽敞明亮的公寓楼,率先将这些房子给了援藏医生。为了不辜负当雄人民的期望,也为了给下一批医疗队成员竖起标杆,这支援藏医疗队把能量最大程度地释放,为更多的藏族同胞看病就医创造更为优质的条件。
在首都机场,早有一群人在等候,为他们送上鲜花和久违的拥抱。甄蕾书记希望,援藏干部们好好休息,调整好身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为海淀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